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多少费用多少费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5 年这波第三次叩关,总算有点 “成熟稳重” 内味儿了:市盈率才 14.65 倍,总市值比 2015 年翻了倍,上市公司质量也提上来了,现在在 4000 点晃悠,就像 “喝了点小酒的中年人,虽然晃但不疯”。总结下来:4000 点不是 “发财终点站”,而是 “筛子”—— 泡沫和杠杆是筛出去的坑,优质资产是留下来的肉。

二、美股去散户化:大萧条后 “散户躺平,机构干活” 的智慧

1929 年美股大萧条前,那场面比 A 股 2007 年还疯:散户持股占比超 90%,杠杆率高达 400%,相当于 “拿 1 块钱炒 4 块钱的股”,全民投机最后直接崩盘。

后来美股痛定思痛,搞了 “三步走” 去散户化,简直是 “治疯病的良方”:

第一步,把大家的养老钱请进来当 “压舱石”——1974 年出台法案让养老金入市,机构持股占比从 7% 涨到现在 61%,长钱一进来,市场就不 “瞎蹦跶” 了,道指年度振幅从 38% 降到 29%,相当于 “从蹦迪改成散步”;

第二步,搞 “优胜劣汰” 闭环 ——1933 年证券法要求 “实话实说”,再配合年均 19% 的退市率,垃圾股直接被淘汰,散户发现 “瞎买容易踩雷”,不如交给专业的人;

第三步,给机构开 “外挂”—— 量化对冲、高频交易这些高科技,让散户在信息和速度上完全跟不上,最后散户占比降到不足 6%,相当于 “打不过就加入,直接让机构帮忙管钱”。所以美股的去散户化,不是 “消灭散户”,而是 “让散户不瞎折腾”,为长期增长铺路。

三、高红利股:比银行存款香,比黄金实用的 “理财小能手”

先看收益:2025 年 11 月高股息板块平均股息率 14.89%,银行一年期定存才 1.5%,相当于 “存银行赚的钱够买杯奶茶,买高红利股能喝半年奶茶”,而且分红还能持续拿;再看黄金,这货只能 “当摆设避险”,不能生钱,就像 “好看但不实用的花瓶”,而高红利股既能拿分红当 “零花钱”,还能等着股票涨价赚 “差价”,相当于 “又能吃又能拿”。

再看安全性:高红利股大多是公用事业、消费龙头这些 “老大哥” 企业,业绩稳得一批,2025 年科技股震荡时,它们回撤才不到 5%,跟 “稳如老狗” 似的;流动性也靠谱,日均成交额超 500 亿元,想卖就能卖,不像银行存款 “锁死好几年”,也比黄金交易手续费便宜。高红利股就是 “收益稳、能增值、好变现” 的理财优等生,4000 点持有它,相当于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现在 4000 点的 A 股,板块分化堪比 “娱乐圈顶流 vs 十八线糊咖”—— 一边烈火烹油,一边无人问津。

高估值但有故事的 “网红板块”,全是硬科技选手:通信(市盈率 58 倍)、电子(62 倍)靠着 AI、半导体这些 “时髦概念”,从 3000 点涨到 4000 点翻了一倍多,信息技术板块在沪指的权重从 2015 年的 4.3% 涨到 16.8%,相当于 “从配角逆袭成主角”,政策和技术双 buff 加持,大家愿意为 “未来买单”;

五、价值投资:4000 点不慌的 “终极秘诀”

站在 4000 点,有人慌得 “追涨杀跌”,有人稳得 “躺赚分红”,差别就在于 “有没有搞懂价值投资”。现在 A 股机构持股占比已经 46%,市场早就不是 “散户瞎起哄” 的时代了,“长钱” 更看重企业 “能不能赚钱”,而不是指数 “涨了多少点”。

价值投资不是 “买便宜股死扛”,而是 “找靠谱的企业当股东”:既可以选高股息、现金流稳的 “防御型选手”,比如公用事业龙头,旱涝保收;也可以选估值合理、景气度高的 “成长型选手”,比如优质科技企业,跟着行业一起涨。

以上是关于多少费用的相关信息,了解更多关于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站。

多少费用(A股4000点 我们还要交多少费用?)  第1张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