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广东增本土确诊62例,以及广东增本土确诊62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可这次,它不讲武德。悄无声息地,已经把不少广东的老人送进了重症监护室。

最近一周,广州某三甲医院呼吸科单日收治肺炎患者超过70例,其中近一半为老年人,10人因病情加重出现心肺功能衰竭。数据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一个个喘不过气的身体,一个个提心吊胆的家庭。

肺炎,不是你想的“老年病”,也不是你以为的“感冒进阶版”。它是可以从“咳嗽”发展到“命悬一线”的疾病。

一位呼吸科医生在查房时提到,一个70岁的退休教师,平时身体硬朗,没基础病,就是前阵子天气变化没注意,多吹了几天空调、晚上咳嗽没当回事,结果一个周末高烧不退,送到医院时已出现肺部大范围感染,氧饱和度下降到80%以下,几乎需要上呼吸机维持。

“他进来的时候,根本说不出话,只能用眼神求救。”

这不是个例。2023年发表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广东地区秋冬季节的肺炎确诊率比夏季高出2.8倍,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六成。

最危险的一点是:肺炎的早期症状,和感冒几乎没有区别。发烧、咳嗽、乏力、肌肉酸痛、呼吸不顺、咳痰,很多人按惯例吃两片退烧药了事。等到胸口闷痛、呼吸急促时,往往已经发展成中重度肺炎,甚至合并心肺功能衰竭。

一个小感冒的代价,可能是一次急诊插管的惊险。

肺炎不仅“爱找老人”,它还“偏爱”那些看起来最健康的人——长期熬夜、压力大、情绪内耗、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不是你不够壮,而是你太累了。

最近身边总有人咳嗽咳不完,吃了几天药,反反复复,最后还是住了院。这不是巧合,而是环境和生活方式“合谋”的结果。

过劳时代,肺是第一个倒下的器官。

比如广东人爱喝凉茶,这但如果你本身脾胃虚寒、阳气不足,喝得越多,体内越虚,反而容易感受寒湿之邪。好心补一补,反倒给了病邪可乘之机。

或者你觉得“运动能增强免疫力”,于是晚上十点还在公园夜跑,汗一出、风一吹,第二天咳嗽就找上门了。

真正的养生,是顺势而为,不是逆天改命。

从饮食上讲,秋冬季节不宜贪凉,建议多食温润之品,如百合、山药、银耳、南瓜、莲子等。不寒不热,不燥不腻,自然养肺。

从作息来说,夜晚是肺气生成修复的重要时间段,子时前入睡,肺才有机会“打扫战场”。

心理层面,肺主悲忧。长期郁结、压抑、焦虑,会伤肺气。你以为是“心太累”,其实是肺在哭。适当表达情绪,反而是对肺最好的保护。

社会学研究指出,孤独感与老年人罹患肺炎的风险显著相关。一项发表于《社会心理与健康》杂志的研究发现,独居老人因缺乏社交支持,发生肺炎后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均高于有家庭支持者。

身体的免疫力,很多时候是被情感支撑着的。

别再说“我扛得住”,身体从来没要求你英勇无畏。它只希望你多一点觉察,多一点善待。有时候,不是疾病太强,而是我们太迟钝。

如果你是年轻人,不妨劝劝家里的长辈,别再迷信“抗一抗就过去了”;如果你是年长者,请别再硬撑,身体发出的每一个信号,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这个秋冬,愿你不咳、不喘、不惊、不慌。愿你的肺,干净、通畅、温润如初。

参考资料:

1.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3年第44卷

2. 《社会心理与健康》2021年第6期

3.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24年秋冬季呼吸道疾病监测通报》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