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临沂到南京板桥的物流的一些知识点,和临沂到南京板桥的物流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丁景强是安徽凤阳县板桥镇一家农机企业的负责人,这些天他忙得脚不沾地。自9月中下旬以来,安徽全省连续阴雨天气。因为正赶上秋收,丁景强管理的21台粮食烘干机成了香饽饽,每天24小时连轴转,但是堆场上还有100多万斤玉米和水稻等着进烘干机,另外还有很多种粮大户在排队等着进场。

10月14日,张传海接到求助,燃灯村有5户村民总共8万多斤水稻需要快速烘干。张传海和同事很快给匹配了合适的烘干房,但村民们有些担心。

安徽凤阳县小溪河镇燃灯村村民刘虎:“我担心现在烘干房会不会提高价格,本身粮食今年的行情就不太好,如果再去掉几分钱就没有利润了,就等于白干了。”

潮湿的粮食不能等,张传海和村民们一起来到烘干房和老板商量价格,最终商定了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这几户村民的粮食终于可以烘干,张传海马上起身去解决另一家村民的求助。求助人是种粮大户朱怀院,他今年种了500多亩水稻,都已经成熟,但他所在的北夏村没有烘干机,老朱不敢收水稻,很是着急。

张传海想到距离老朱家10公里外的小岗村有一家农机企业,那里的大型烘干机产能较大,也许还有余力接纳。于是张传海跑去找到了小岗村第一书记帮忙协调,终于争取到了企业的帮助,还谈下了相对优惠的价格。

这一天下来,张传海和同事们一共走了8个村、十几家农户,当天列的工作任务基本都得到了解决。

自9月以来,河南省也出现了8次大范围降水,全省平均降水量332.4毫米,为1961年以来最多。不过,因为早已经有天气预警,主要种粮大县都已经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对粮食秋收工作做了安排部署。

兰考县提前组织各乡镇临时腾出来厂房、仓库、学校空地等场所,做粮食晾晒场,让种散粮的农户们抓紧晾晒粮食。

不过对种粮大户们来说,粮食量太大,不适合就地小规模晾晒,必须用烘干机烘干。但因为量大,烘干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考虑到农户们的困难,当地政府也在保证农机企业利润的情况下,帮助进行了沟通协调,同时给予农机企业一定的补贴。

河南开封市委常委、兰考县委书记陈维忠:“烘干设备当时最大的问题是价格比较高,一般在1毛左右,后来我们统一谈,给烘干的优惠政策,就压到(每斤)5分,让老百姓接受,我们也(给农机企业)补贴一点,给点政策。”

而对那些不愿再进行烘干处理的农户,政府也出台了政策,号召各粮食收储部门、收购点敞开收购农户的湿粮,做到“应收尽收”,并定下最低收购价格:每斤湿玉米棒如果没有霉变,最低收购价是5毛一斤,轻微霉变的则在4毛至5毛之间。收来的玉米经过处理,达到国家标准后才能存储入库。有霉变的玉米,按不同标准规定,用于饲料生产或工业酒精制作。

在这场保秋收行动中,当地还组织了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成立帮扶小队,到田间地头帮五保户、老人等一起收粮、晒粮,确保颗粒归仓,把农户损失降到最低。

今年入秋以来,山东平均降水量也达到170.6毫米,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多。进入10月后,降雨仍然没有停歇,这让种粮的农户们很焦心。济南市章丘区种粮大户张德利种了160亩玉米,眼看可能烂在地里,老张心急如焚。

保秋收、降损失,刻不容缓。山东省组建了专门的保秋收工作组,统筹协调全省1312支应急抢收服务队、526个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全力抢收抢烘。同时,山东各地的农业专家们全部出动,赶赴16个地市的秋收一线进行帮扶。

丁照华是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核心成员,这些天他已经连续跑了济南、临沂、滨州等多地,他说面对这样的天气,必须得深入到田间地头,不同品种、不同长势的玉米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只有在实地扎实了解情况,才能给农户提供最科学的方案。农业专家的耐心指导,让心情焦灼的种粮户们松了口气。

不过根据气象预报,未来几天山东还有一次连续降雨过程,抢收保收工作依然面临很大挑战。

种粮大户晋利波今年种了1200亩玉米,大部分是新品种“鲁单510”。这个新品种的突出优点就是抗高温、抗涝,应对阴雨天气具有格外优势。不过,毕竟是第一年种新品种,遇到这么大的天气考验,晋利波心里也有些打鼓。

为应对复杂多变的气候,近年来农业专家们明确了黄淮海地区玉米育种的主攻方向,就是选育高产、抗病、耐逆的玉米品种。丁照华团队在2021年选育出“鲁单510”品种,也是在那一年,山东遭遇黄淮海地区50年一遇的秋汛,而“鲁单510”品种在烟台招远的试验田,打出了亩产980.92公斤的产量,成为那一年黄淮海夏玉米高产冠军。经过不断地试验推广,2024年,“鲁单510”入选国家主导品种,在黄淮海区域大面积种植,为应对阴雨洪涝等复杂天气提供了支撑。

山东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山东省农科院玉米所所长丁照华:“黄淮海地区是逆境频发的区域,2021年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意识到耐逆育种在黄淮海地区更加重要,只追求产量的话,一年丰产,另一年绝产不叫好品种,要连年稳产。这两年大面积单产提升,我们在全省建了8个点,有40多个品种,让种粮大户按照当地的生产模式来播种来管理,让他们来选,最后走向市场。”

与天争时,与雨赛跑。目前,河南全省秋粮作物已收获超八成,安徽省秋粮收获近七成,山东秋粮已收面积超六成。其他受阴雨天气影响的省份——河北、山西、陕西、四川等也都在全力抢收中,确保把损失降到最低。

全国其他没有受阴雨天气影响的粮食产区,也都在争分夺秒推进秋收。东北主产区的秋粮面积占全国秋粮面积的35%,今年北大荒投入一批新研制的大马力、大喂入量的收割机,全力保障秋收进度与效率。在江西省抚州,连片金黄的稻田中,收割机轰鸣作响,切割、脱粒、粉碎稻秆一气呵成。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目前全国秋粮已收64.3%,同比快1.1个百分点。其中玉米已收67.5%、一季稻64.5%、大豆80.8%。西北地区收获过八成,黄淮海和西南地区过七成半,东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过半。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