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防控疫情最新公告?许多人对苏州防控情况, 苏州防控最新政策的问题没有了解,本站就来讲讲苏州防控情况, 苏州防控最新政策的问题,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所帮助。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全市累计追踪排查在苏州市密接人,次密接人。昨天(4月23日)核酸检测采样1029.3万人次。今天继续开展重点区域核酸检测,截至12时,全市总计采样782.9万人次。目前,全市共有中风险地区2个,封控区181个、管控区125个、防范区21个。
所以,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在周边外省市高位运行的疫情重压下,我市疫情防控存在着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集中力量迅速扑灭当前疫情,齐心协力强化常态化防控。众所周知,传染病防控有三大原则,一是控制传染源、二是切断传播途径、三是保护易感人群。因此,我们第一条就是持续提升核酸检测能力,不断完善筛查策略,合理安排检测频次,尽最大努力优化“采送检报”流程与效率,在第一时间发现阳性感染者,以最快速度控制传染源。
第二条,进一步加大流调溯源的力度,深入细致排查梳理,按照“分级分区域严管快筛快调快隔”的要求,迅速查明疫情源头,迅速划定三区(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进行管理,迅速切断疫情传播链条。
第三条,进一步保护好易感人群。除了社会面常态化防控,包括戴口罩、常洗手、常通风,还是要加大疫苗接种力度,尤其针对老年居民,目前正在想方设法,组织疫苗接种小分队,深入基层街道还有农村,提高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率,持续筑牢市民的共同的免疫屏障。
越是最紧要的关键时期,越要增强责任心、鼓足精气神、保持战斗力。我们唯有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能胜利。优化调整防控策略,把各项措施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群策群力、联防联控,坚决守好苏州城、守好江苏东大门。
介绍市民分类就医流程保障
和急救转运相关情况
近期,我们通过“苏州发布”“苏州健康”等平台,公布了市民就医指南,回应市民在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就医的关切。在此,再具体介绍一下。我们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情况,按照“管控区域人员”和“非管控区域人员”来进行分类,由相应医疗机构提供就医服务。
1. 管控区域人员,即隔离点、封控区、管控区“一点两区”内的所有市民,以及居家隔离人员,都安排到“黄码”定点医院机构就诊。目前全市有“黄码”定点医疗机构14家。
3.“黄码”人员,参照管控区域人员就医流程,到“黄码”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特别提醒广大市民,医院是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请大家就医的时候,全程戴好口罩,时刻做好个人防护。为保障自身和他人健康安全,建议市民非必要不探视、不陪护;确需陪护的,必须固定专人,不随意出病区。
介绍“一点两区”居民及“黄码”人员
就医保障情况
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是全市“黄码”定点医疗机构的上级转诊医院,负责全市各地“黄码”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诊救治,我们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坚持做到“疫情防控不放松,病人救治不耽误”。
对于“一点两区”等管控区域人员、“黄码”人员,我院专门设置高标准的、独立的“黄码”救治区域,具备体外生命器官支持(ECMO)、手术、分娩、血透、心脑血管等急诊介入救治能力,切实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的诊疗救治。
自2月13日以来,我院共收治了372位“一点两区”内患者及“黄码”患者,其中住院留观118人、手术及介入31人,分娩2人、血透2人。这当中有高龄心衰患者,有感染性休克心跳骤停的患者,有大面积脑梗、多发性损伤的患者,以及晚期肿瘤、孕产妇、胰腺炎等疾病的患者。还有各县(市、区)转诊过来的疑难急危重症病例,包括脑部椎管内多发性恶性胶质瘤、主动脉夹层等疾病的患者。这些患者在我院都得到及时救治和全力抢救,病人恢复良好。
对于非管控区域普通市民的急诊就医,我院根据上级要求,在急诊抢救室设置了缓冲区和应急备用区域,保证医院急诊不停诊,患者救治不间断。
下一步,我院将进一步强化救治力量,做好各类患者分类救治服务,努力保障市民特别是急危重症患者就医需求。
市疫情防控社区管控和隔离转运组
介绍封控管控区居民就医保障情况
做好封控区、管控区内市民群众医疗保障服务,满足市民群众疫情期间看病就医需求是实施封控区管控区管理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截至4月24日12时,我市封控区有181个,管控区有125个,涉及群众有43万多人,可以说服务对象体量大、医疗保障压力重。下面,就做好相关工作,作一介绍:
一是全面摸清人员底数,建立两本服务台账
封控区、管控区设立后,我们第一时间成立“一长八组”(一长即点位长,八组包括疫情防控、医疗保障等8个组),统一组织区镇干部、村(社区)工作人员、社区民警、网格员、志愿者、楼道长、物业人员等逐户上门摸排,核清封控区、管控区内所有人员底数和基本生活情况,每个封控区、管控区建立两本台账:一本是区域内全体人员的基本信息台账,主要是为组织核酸检测、开展健康监测以及送货上门等各项服务提供依据;另一本是有关独居老人、孕产妇、残疾人、行动不便人员、血透患者、精神病患者、慢性病患者、肿瘤患者等需要特殊关爱人员的服务台账,目前有人,对这部分关爱人员,我们专门指定工作人员落实点对点、针对性的保障服务。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县(市、区)分管领导与点位长的直接联系通道,便于封控区、管控区一旦发生突发情况,能够第一时间协调解决。
二是制定医疗保障方案,解决群众看病需求
下面我举两个例子:
案例二:4月21日晚,相城区合景峰汇封控小区一名孕妇,突然出现腹部疼痛症状,孕妇向社区工作人员求助后,工作人员立即联系定点医院,送达医院后安排第一批产检,检查结果为先兆流产,经定点医院医护人员精心救治,目前该孕妇身体状况稳定。
疫情无情,我们有情!相信有广大市民朋友的理解支持,有全体医护人员和封控区、管控区所有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有我们之间的密切配合,就一定能够做好医疗保障服务等各项防疫工作,一定能够战胜新冠肺炎疫情。
1. 对于孕产妇,我们开展了孕产妇关爱服务行动。
一是每日排摸底数。全市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运用江苏省妇幼健康信息系统,每日动态掌握在“一点两区”和被赋黄码的孕产妇信息,排摸情况。最多的一天,我们摸排到“一点两区”被赋黄码的孕产妇830余名,其中孕晚期准妈妈270余名,均纳入高危孕产妇管理。
二是建立了各级各类助产机构、急救中心和血站的联动机制,优先保障孕产妇转运和用血等救治的需求。
四是做好各类产前检查保障。“黄码”定点分娩医院在保障好常规产检项目的基础上,还通过分时段预约,为有需求的孕妈妈提供系统超声检查、胎儿心超检查、NT筛查等检查项目,这些检查都由市立医院派驻的专家来完成。截至目前,已提供相关服务近80人次。
2. 对于“一点两区”、黄码的血透患者,苏州市疾控中心联合各医院血透室、血透机构,实时动态了解“一点两区”和被赋“黄码”的血透患者情况,进行分类梳理,分时段、分区排班次,保证所有血透患者能够定期接受治疗。目前,城区安排了10辆非急救转运车,按照血透班次时间安排,进行点对点接送保障服务。截至目前,全市黄码医院已开展血透1600余人次。
疫情期间,对于急危重症的患者,我们采取“应救尽救”的原则;对于普通病人,采取分类治疗方式,以此来保证医疗诊疗的秩序,保障老百姓的生命健康。
那么对于其中急危重症的患者,“应救尽救”既是我们工作的原则也是底线。目前,苏州的三级医院和二级以上的有条件的医院,均已设置独立缓冲区或应急备用急诊,要求划定独立区域,并按抢救单元标准,配置独立缓冲区内的设施设备,也配置了相应需要的药品和耗材。对于流行病学史不明确或可疑患者,特别是其中的急危重症患者,可以在确保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不论有没有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第一时间在独立缓冲区域进行抢救。这样做既是保障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也是保障医疗机构内其他患者的健康安全。
自设置缓冲区以来,全市三级以上医疗机构中,已经有102名途径中高风险地区,48小时内没有做过核酸的急危重症患者,比如车祸重伤、急性肺水肿等患者,通过急诊缓冲区,获得了第一时间救治,情况平稳。
同时,我们也在大力推进二级以上医院,包括儿童专科医院的急诊、透析、手术室、ICU、分娩室等,设置备用区域的工作,一旦这些科室因为疫情原因涉及管控,可以在备用区迅速启动紧急治疗。近期,我们也组织力量,对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缓冲区、备用区域的接诊设置和相关物品配备情况,进行督导和质量控制的管理,确保设置合乎规范,确保医疗符合要求。
同时,各大医院的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持续地为老百姓的痛症急症开展精细化的诊疗服务。
同时,我们的应急救治的专家组也一直在工作,指导我们各个板块上,尤其是我们各个县市区的板块上,能够更好地开展危急重症的会诊与手术,来保障好在疫情情况下,老百姓紧急危重症的治疗需要。
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情稳定,而且按照临床规范需要长期服用固定药物的患者,经过诊治医生评估后,可将购药量放宽到3个月。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是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四类药品,目前各零售渠道均暂不售卖和配送,也不建议市民自行购买服用,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建议市民做好个人防护,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和配药。
同时,我们鼓励零售药店主动为居民提供送药服务,满足不同人群个性化用药需求。部分小区因封控管控,药品配送人员无法将药品交付到患者手中的,到达相应区域后,可以转交社区工作人员送药上门。
转自:苏州发布
苏州防控疫情最新公告和苏州防控情况, 苏州防控最新政策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