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上海3天死亡17例 均有基础疾病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上海3天死亡17例 均有基础疾病,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上海3天死亡17例 均有基础疾病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10月的上海,天气还不算冷。
一位53岁的男子,因为家中下水道堵了,戴着一次性塑料手套就去处理,没想到手套破了,他的手上破了点皮。
起初只是有点红肿,第二天开始发烧,第三天人就住进了ICU,第七天抢救无效死亡。
致命原因:创伤弧菌感染。
医生说得很清楚:“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伤口,只要接触了污染的水源,就可能中招,这种病死亡率接近100%。”
这不是个案,也不是倒霉。
是我们每天的生活方式,正无声无息把自己推向危险边缘。
一、感染源就在你我身边,不戴手套,后果不堪设想!
你是不是也有这些习惯:
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行为,背后可能藏着一种 “吃人不吐骨头”的细菌 ——创伤弧菌。
它广泛存在于沿海水域、淡水池塘、海鲜市场、下水道残渣和未彻底煮熟的贝类海产品中。
一旦通过皮肤伤口进入人体,感染发展极快,从红肿到坏死,从高烧到休克,最快24小时内致命。
国家疾控中心曾明确指出:
“创伤弧菌感染以夏秋季多发,死亡率高达50%~100%,重症患者常需截肢或抢救无效死亡。”
创伤弧菌之所以令人闻风丧胆,有三个原因:
1. 速度快得惊人
感染后,4至8小时内出现症状,12小时内可能出现全身败血症。
如果没有立刻识别出病因并对症治疗,24至48小时内可出现多器官衰竭。
2. 死亡率高得吓人
据《中华传染病杂志》2023年统计数据:
“重症创伤弧菌感染者的死亡率高达87%,多数为因治疗不及时或误诊。”
而且即便抢救及时,很多患者也难逃截肢的命运。
3. 没有特效药
目前对创伤弧菌感染,主要靠抗生素联合治疗+手术清创,但由于进展太快,很多时候等不到药物发挥效用。
三、它“盯上”的,往往是这些人!
不是所有人感染后都会发展成重症。但以下人群,一定要格外当心:
· 中老年人,尤其是60岁以上男性;
· 有基础疾病的人,比如糖尿病、肝硬化、慢性肾病;
· 手脚有伤口的人,哪怕只是小划痕;
· 经常接触水产、污水、下水道的人群;
· 免疫力低下者,如癌症、做过器官移植、长期服用激素的人。
医生明确指出:
“很多患者感染前,身体表面看不出异常,但体内免疫力一旦防线失守,就像打开了大门,细菌肆意入侵。”
四、最常见的误区,很多人都在犯!
一次性塑料手套不防水、不防穿刺,轻轻一划就破,形同虚设。
正确做法:选用厚实橡胶手套,清理完后用肥皂+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并检查有无破皮。
创伤弧菌属于革兰阴性菌,酒精虽有杀菌作用,但对开放伤口或深层感染几乎无效。
伤口一旦接触污染水源,应立即用碘伏处理,并观察24小时内有无红肿发热等症状。
只要伤口接触含菌水源,哪怕是洗鱼、摸虾、踩水坑,都有感染风险。
五、防得住,才是真安全!这3件事务必做到
1. 所有“接触水”的工作,一定戴防护手套!
不论你是清理下水道、洗海鲜,还是去鱼塘捕鱼,“戴手套”是最低防线。
建议选用: 厚实型橡胶手套+一次性薄手套叠加,能有效防刺穿、防细菌。
2. 手上有伤, 别碰水,别碰海鲜!
哪怕是个小破皮,也请贴好防水创口贴,别抱侥幸心理。
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皮肤恢复慢,感染风险更高,一定要格外注意。
3. 出现以下症状,别拖!立即就医!
· 伤口红肿、疼痛明显;
· 伴有发热、寒战、乏力;
· 伤口周围变色、坏死、起泡;
· 全身感觉虚弱、意识模糊。
提示医生有“创伤弧菌感染”风险,争取最早用上对症抗生素!
六、关键提醒:不是稀有病,是高发病!
创伤弧菌并不是“极小概率事件”。
2022年,福建省CDC统计报告显示,仅夏季三个月内就报告40余例创伤弧菌重症感染病例,其中超过一半因抢救无效死亡。
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每年均有此类死亡案例发生。
而它们大多数的共同点是:“没戴手套”、“手上有伤”、“接触了水产或污水”。
防得住的致命病,别让它轻而易举地把你击倒!
结语:戴手套,从来不是小题大做
我们总觉得死亡离生活很远。但真相是:
一双手套,可能就是你和死亡之间的那层屏障。
别让一个看似“无害”的日常操作,成为压垮健康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今天起,清理厨房、下水道、洗海鲜、抓鱼虾……都请戴上手套。
你不是怕麻烦,你是在保护自己。
权威参考资料:
1.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创伤弧菌感染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3)》
2.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官网.《关于创伤弧菌感染防控知识问答》.2022-08
3. 《中华传染病杂志》.《2019-2023年中国沿海地区创伤弧菌流行病学研究》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