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上海疫情近几天呈下降趋势这个问题,上海疫情近几天呈下降趋势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A股上演了一出“放量跳水”——
沪指大跌2.1%,失守3000点;创业板指重挫3.5%,创下年内最大单日跌幅;
成交量放大至1.2万亿元,较昨日增加20%,但“放量下跌”暗藏玄机;
北向资金单日净流出58亿元,创下近一个月新高,科技、消费板块遭抛售;
人民币汇率(在岸价)跌破7.20,10年期国债收益率微升至2.68%,市场风险偏好显著下降。
这不是普通的调整——
技术面出现“两个关键信号”,历史上类似信号出现后,行情往往进入“尾声阶段”;
但“信号”也有“真假”之分,2018年的“假信号”曾让很多人提前离场;
我们用数据+逻辑+策略的三棱镜,拆解这“两个信号”的真相,并给出清晰的操作指南。
一、第一个信号:技术面的“破位”
1. 缺口回补与均线破位
沪指:早盘跳空低开,留下3020-3030点的缺口,午后放量回补并跌破3000点,收于2985点,失守所有短期均线(5日、10日、20日);
创业板指:跳空低开后一路下探,收于1800点下方,跌破年线(1820点),形成“断头铡刀”形态;
技术意义:缺口回补且跌破关键支撑位,短期趋势由“震荡”转为“偏空”,若3个交易日内无法收复3000点,调整时间可能延长至2-3周。
2. 成交量的“异常放大”
整体量能:今日成交1.2万亿元,较昨日增加20%,但“放量下跌”的性质需区分:
若为“恐慌盘涌出”,后续可能缩量企稳;
若为“机构调仓换股”,则可能是“调仓尾声”;
行业量能:
放量领跌:半导体(成交放大30%)、AI(放大25%)、消费电子(放大20%);
缩量抗跌:公用事业(缩量5%)、医药(缩量8%)、黄金(缩量10%);
历史规律:当市场放量下跌且领跌板块成交放大超20%时,短期反弹概率约40%,但中期(1个月)上涨概率仅30%。
3. 涨跌停与涨跌家数
涨停家数:仅28家,创近一个月新低,连板高度降至2板;
跌停家数:15家,主要集中在半导体、AI、消费电子;
涨跌家数比:下跌家数超4000家,上涨家数不足800家,市场情绪跌入“冰点区间”;
情绪指标:涨停家数/跌停家数=1.87,低于2的“恐慌阈值”,短期反弹一触即发,但持续性存疑。
二、第二个信号:资金面的“撤离”
1. 北向资金的“真态度”
整体动向:单日净流出58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出32亿元,深股通净流出26亿元;
行业偏好:
净卖出:半导体(-25亿元)、AI(-18亿元)、消费电子(-12亿元);
净买入:公用事业(+5亿元)、医药(+3亿元)、黄金(+2亿元);
个股焦点:
净卖出前三:中芯国际(-8.2亿元)、北方华创(-6.8亿元)、立讯精密(-5.5亿元);
净买入前三:长江电力(+2.5亿元)、恒瑞医药(+1.8亿元)、中国黄金(+1.2亿元);
汇率与利率:人民币汇率跌破7.20,中美利差扩大至-190BP,外资流出压力短期难缓解。
2. 融资余额与ETF资金
融资余额:单日下降80亿元,连续3日下降,杠杆资金离场;
ETF资金:科技类ETF净赎回超50亿元,而医药、黄金ETF获净申购超20亿元;
产业资本:重要股东单日净减持15亿元,主要集中在半导体、AI板块;
3. 主力资金与散户资金
主力资金:单日净流出超300亿元,连续5日净流出;
散户资金:单日净流入约50亿元,主要抄底医药、黄金、公用事业;
资金结构:主力撤离、散户进场,形成“筹码交换”,短期或有反弹,但持续性取决于主力是否回流。
三、原因解析:“内忧外患”的共振
1. 外部因素:美联储与汇率
美联储预期:11月FOMC会议纪要偏“鹰派”,市场重新定价加息预期,12月加息概率从20%升至35%;
美债收益率:10年期美债收益率回升至4.80%,中美利差扩大至-190BP,压制外资风险偏好;
人民币汇率:在岸价跌破7.20,央行可能重启“逆周期因子”或调整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2. 内部因素:经济与政策
经济数据:10月PMI、CPI、PPI数据低于预期,市场对Q4经济增速担忧升温;
政策真空期:重要会议后政策进入“观察期”,新的刺激政策尚未落地;
流动性:MLF缩量续作,DR007稳定在1.8%附近,市场流动性“不松不紧”;
3. 行业因素:领跌板块的“软肋”
半导体:库存周期仍在“主动去库存”阶段,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连续6个月同比下滑;
AI:部分AI硬件企业三季报不及预期,算力需求增长放缓;
消费电子:手机、PC出货量连续3个季度同比下滑,库存去化周期延长;
1. 历史复盘:类似信号后的市场表现
2018年10月:出现类似“放量跳水+破位”信号,随后市场继续下跌15%,但政策底出现后反弹50%;
2020年3月:全球疫情引发“放量跳水”,随后V型反转,主要由政策与流动性驱动;
2022年4月:上海疫情引发“放量跳水”,随后反弹30%,但结构性行情明显;
2. 信号的“真假”判断
真见顶信号:放量跌破关键支撑位(如3000点)、北向资金持续流出、政策与流动性无改善;
假摔信号:缩量企稳、北向资金回流、政策利好出台;
3. 当下的“关键变量”
政策:是否出台新的“稳增长”措施(如特别国债、降准);
流动性:DR007是否降至1.6%以下,融资余额是否止跌回升;
外资:人民币汇率是否回升至7.15以上,北向资金是否单日净流入超30亿元;
五、应对策略:“三档”操作指南
1. 保守型(30%-40%仓位)
配置:高股息(长江电力、中国神华)+ 防御(恒瑞医药、中国黄金);
买点:沪指缩量跌至2950点且出现“阳包阴”;
止损:沪指有效跌破2900点(概率较低);
2. 平衡型(50%-60%仓位)
买点:北向资金单日净流入超30亿元,且沪指收复5日均线;
止损:单票回撤≥10%;
3. 进取型(70%-80%仓位)
配置:成长(70%)+ 防御(30%),成长部分聚焦“政策受益”的新基建;
买点:政策利好出台(如特别国债),且沪指放量突破3050点;
止损:沪指有效跌破2900点;
4. 风险控制:“止损+分散+对冲”
止损:短线(1-3天)回撤≥5%,中线(1-3周)回撤≥8%;
分散:跨行业(不超过3个)、跨风格(成长+价值);
对冲:买入黄金ETF或国债ETF对冲权益风险;
今天的“放量跳水”和“两个信号”,传递的是**“短期调整进入尾声,但中期仍需观察”**的信号——
中期(1-3周):取决于政策与流动性,若政策无改善,调整可能延续至2900-2950点;
长期(1-3月):经济复苏与企业盈利是核心,当前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长期机会大于风险;
记住:在趋势中保持理性,在恐慌中寻找机会——这才是穿越市场周期的“指南针”。
(注:本文仅提供市场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上海累计死亡190例 均龄82.52岁(上海33岁死亡病例系心源性猝死 4月26日上海疫情最新消息今天:上海累计死亡190例均龄82.52岁)
全国疫情实时资讯(乐健康|全国整体进入流感流行季,12月中下旬和1月初或出现流行高峰)
北京什么时候解除隔离(神舟二十号即将回家,3人乘组将经历什么?6名航天员同飞进入尾声)
上海到南昌疫情政策(上海、南昌调整防疫措施:外地抵达5天内不得进入餐饮超市等公共场所)
上海疫情最新(上海发布重要通知!阳性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可结束居家隔离,不需要进行核酸或抗原检测)
上海疫情防控最新政策(今天零时起,上海调整离沪来沪返沪人员管控措施,常见问题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