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安能物流网点查询的一些知识点,和安能物流网点查询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如今,随着“港股快运第一股”的诞生,零担快运的想象空间也正在被打开。11月11日,在电商物流狂欢的日子,安能物流正式敲钟上市,这也是今年继满帮集团、京东物流上市后,物流领域的又一个标志性事件。截至当日收盘,虽遭遇破发,安能物流总市值仍站上156.72亿港元。

安能物流从最早20个网点成长为如今拥有超3万网点的快运界“货量之王” 企业供图

11年前,安能物流创立于上海青浦,从最早20个网点成长为如今拥有超3万网点的快运界“货量之王”。这11年里,经历过“9次发不出工资”,也经历过“深陷快递市场断臂求生”,安能起起伏伏的成长历程,也是中国零担市场发展的缩影:市场份额巨大,但成功者极少。

但安能物流的上市,不能只视为快运企业一次的“胜利上岸”。我们看到,上一波的快递公司上市潮皆源于电商的繁荣。随着电商体量的增速递减,以及现有快递网络效率的提高,电商的溢出红利日益萎缩。同时,我国消费互联网开始向产业互联网转型,以安能物流为代表,作为助力产业互联网升级的关键基础设施,零担快运网络开始走到台前。

若此预测为真,就意味着,安能敲钟之外,在早有上市意向的顺丰快运、中通快运、百世快运以及壹米滴答等后来者的虎视眈眈之下,更加激烈的快运市场竞争即将到来。

曾“九次发不出工资” 经历两次“生死转型”

2010年,飞行员出身的秦兴华创立了一家区域性物流公司,这是安能物流的前身。那一年,直营快运老牌玩家德邦物流营收规模达60亿元,老牌零担快运巨头天地华宇年收入也有20亿元。

2011年,秦兴华遇到了王拥军,王拥军曾在天地华宇任运营副总裁。秦兴华力邀王拥军做安能物流董事长,自己担任总裁。也是在这一年,安能物流开始了第一次“生死转型”。

2012年以前,零担快运行业的所有创业公司均为直营制度,有“零担之王”德邦的样本经验,不少公司也想复制德邦的成功。因此,安能物流早期也是做直营业务。2012年初,安能物流95%为直营业务,5%是加盟业务。但秦兴华发现,在直营业务这条路上,跟随者永远无法实现弯道超车,于是,借鉴加盟制快递公司的发展经验,安能物流推出了货运合作商平台模式。这也是“加盟制”首次被引入快运行业。

抠抠嗖嗖地过了一年,安能物流竟然把加盟商数量从17个扩展到150个,增长将近10倍。到2012年年底的时候,安能物流得到了红杉资本A轮融资,终于熬过了这次转型阵痛。

2013年,随着祝建辉离开百世加入安能,秦、王、祝三人组成了被称为中国零担快运“铁三角”的架构。

此后,安能物流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并终于在2016年在货量规模上追上了德邦和天地华宇两大巨头,成为零担行业的龙头企业。

安能物流虎门分拨中心 企业供图

凭借加盟制的快速扩张在零担市场站稳脚跟后,安能物流将目光放到了快递领域,并投入20亿元资金用于业务扩展。彼时,快递业7家公司先后上市,在强大的资本力量撑腰和市场竞争的裹挟下,大部分二、三线快递公司有加速洗牌中黯然退出。在强者恒强的市场中,安能难与7家快递巨头抗衡。

这个生死转折点也印刻在了安能物流的招股书中。2018年,安能物流净利亏损超过20亿元,招股书同时显示,2018年,安能快递收入5.19亿元,占总收入9.7%;2019年,安能快递收入仅323.7万元,占总收入0.1%。也是在2017-2019年中,作为曾经资本眼里的物流明星,安能物流连续3年未获得融资。但到了2020年,公司实现净利润2.18亿元,这一数字昭示了安能的第二次转型成功。

如今,安能物流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快运网络之一。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4月30日,安能物流在全国拥有近151个自营分拨中心、多家货运合作商和代理商,快运网络覆盖中国约96%的县城和乡镇。

未来,“高度聚焦快运”也将成为安能物流长期的战略方向。在安能内部人士看来,因为零担行业高度复杂,高度依赖运营的精细化,只有聚焦才能做好,并且零担行业的市场空间非常巨大,这为行业头部公司带来大量的机会,这个市场未来跑出来的一定是专业型公司,而非多元化企业。

虽然一波三折,好几次走到发不出工资的窘境,但安能的核心骨干没有流失一人,最终迎来了上市。王拥军认为这是一个“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结果”。

死磕精细化运营 “拿着Excel表去融资”

安能物流的“九死一生”,浓缩了中国零担市场过去十几年发展的“众生相”。

曾经的“零担之王”德邦在登陆资本市场后战略转型,一头扎入快递市场红海;天地华宇也经过多次转型“卖身”,失去了原有的市场优势和地位;另有不少快运企业,长期徘徊于生存线上,很难实现质的飞跃。相比竞争激烈的快递市场,规模更大的快运行业似乎更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从网络的发展来看,快运公司的发展阶段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上半场往往规模更重要,要有足够的货量让骨干网的车能装满,让网点的车能装满,形成一个初步的规模效应。但是一旦业务量规模达到1万吨的时候,快运公司就应该迅速进入下半场,就是优化效率。同样的1万吨2万吨3万吨,在不同的网络优化的场景下,它的效率是千差万别的。”一位快运资深观察员表示。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货量到了1万吨,快运公司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高效优化结构,此后的所有扩张都是无效规模。

在该业内人士看来,很多企业被淘汰,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精细化运营能力不足。在快速获取了无效规模之后,大量地透支资源、透支组织、透支网点生态,导致网点亏损,缺乏核心能力的建设。

把运营的所有效率指标用数字沉淀下来,把趋势展示给投资人,告诉投资人安能物流过去三年所有的运营效率是怎样的,服务质量怎么样,生态素质怎么样,未来三年安能物流预期每一个数字在结构上怎么变化,这些结构怎么驱动安能物流走向更快的增速、走向毛利的改善……安能将Excel表变成与投资人沟通的重要工具。这种用一张数字表格融资的方法,大概不仅在物流领域绝无仅有,在大部分行业也是极少见的。

事实上,当前快运行业的利润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公司还在亏损状态,不同公司之间的利润率差距甚至可以超过10%,而这也是因为很多公司刚刚完成从上半场到下半场的转型,而精细化运营和数字化水平才是未来快运公司的决胜关键点。

安能方面表示,过去10年,安能物流以“完全贴身开发”的方式,研发了48套软件,和安能各个流程的每个段进行深度结合,这个过程中,研发团队需要长期与运营团队磨合,每年还要对软件进行大量迭代升级,随公司运营流程的变化灵活变化。

虽然货量和利润率连续居于行业首位,对比已经对外披露的数据,相比顺丰快运180亿元和德邦快运业务超100亿元的营收,安能物流2020年70.81亿元的收入,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上市后,据安能方面透露,公司一方面将继续扩大网点和代理商数量,并通过自营化提升效率——自营定制化核心分拨枢纽,这样可以提高30~40%的效率;此外,安能还将大量自营干线卡车,规模化地实现车的采购、油的采购,维修的采购,让运力成本每年持续降低。同时,安能将持续升级数字化工具,在规模增长的同时,人效也每年提升。

另一方面,全渠道零售也在变革加速。随着电商需求蓬勃发展,电商从小件逐渐渗透到大件,为零担快运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传统的三级分销制供应链正在瓦解,类似于产业互联网式的B to B的互联网平台开始出现,这些平台把小品牌与县乡镇零售店对接起来,跨过三层分销,使整个供应链链条从三层变成单层,信息快速直达,需求高度响应。品牌与零售商的结合,为网络式的零担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快运服务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产业互联网的变革会是一个更长周期的变革,未来20年,快运网络将被这种结构性的需求所推动,进入高速成长阶段。

此番前景,已吸引不少企业入局。

中通快运曾表示,其目标是3年内做到业务量居行业前三位,同时计划未来独立上市。顺丰、德邦的快运业务也遥遥领先于行业。

据了解,百世快运2021年的业绩目标为货量超1100万吨,同比增长32%,门店达个,同比增长25%。快递业务卖掉后,百世也会将更多精力放在具有优势的快运市场上,距离曾经提出的“2022年登陆资本市场”目标越来越近。除此之外,刚刚与上海汇森战略联合的壹米滴答也对上市雄心勃勃。

“在过去5年,平台制快运已经被证明是极具爆发力增长的模式,所以在未来10年,平台制快运将对中国零担市场实现逐步整合。”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不过,在安能物流看来,机会固然存在,竞争永远要面对。正如快递行业的竞争格局,如今7家上市快递公司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分化就是好的更好,差的更差。最终,垫底的永远赚不到钱,前两名的利润还能持续增长。

相比快递业,快运网络未来的分化程度只会更严重。业内人士表示,快运的技术复杂度更高,数字化能力越强的企业,持续积累的优势越大,甩开竞争者的差距越大。“对于快运平台来说,能不能利用规模来提高效率,把这种效率提升带来的成本优势与客户分享,同时又不影响自身的利润,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增长,反过来又不断优化盈利空间,最终形成强大的效率战。”该业内人士表示。

但对于能力不足的公司来说,这样的竞争就只是价格战,以降价换取规模,却无法持续获得利润。而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烧钱抢规模或许只能维持3到5年,5年以后就会被资本市场抛弃。

而现在的快运市场上,仅有安能物流一家刚刚实现一定水平的盈利,顺丰快运、百世都还在亏损状态。如何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行业整合的过程中抓住机遇,也是几个主要玩家需要面临的问题。

同时,快运行业的壁垒也在提高。对于新玩家来说,短期内想对标现有公司的网络规模,需要拿出海量资金补贴给新的平台合作商。也就意味着,任何一个新进的玩家或许要烧掉50亿以上,且在非常高效的执行下,才能达到目前全国快运网络的规模水平。

虽然市场规模甚至是物流底蕴都远高于快递等细分赛道,但是传统的快运行业似乎在资本市场上永远显得不够性感。

从物流企业上市公司看,快递市场中,顺丰当前总市值超过2800亿元,也是所有上市公司中的“市值王”,中通快递市值也超过1500亿元。今年上市的京东物流(市值约2065亿港元)、满帮集团(市值超1000亿元),市值排名也迅速攀升,位居前列。

相比之下,快运起家的上市公司德邦快递107亿元的市值像个”小矮人“,而安能物流的总市值也只有156.72亿港元。就连去年起网今年4月获得巨额融资的极兔速递估值甚至都达到78亿美元。

与此同时,今年物流资本市场遇到了较大波动。京东物流在上市两个月后市值遭遇缩水,整个快递行业的股价也整体呈下滑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安能物流上市首日遭遇破发,上市当日,安能物流收盘于14.38港元,相比发行价下跌2.88%。

业内认为,这也与当前港股新股市场的持续低迷有关,市场情绪与企业基本面之间剧烈博弈,短期内股价的变化往往是市场情绪占了主导因素,这就会导致部分企业在短期内出现破发。

不过王拥军曾表示,不需要在意资本市场表现怎么样,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如何挑战自己,实现业绩的持续提升,从而实现价值提升,才是公司需要优先考虑的。

不少研究快运市场的人会将美国零担快运巨头Old Dominion Freight Line Inc(ODFL)作为对标,虽然环境动荡,这家公司今年股价仍增长了一倍,市值已超过400亿美元。

截至目前,中国的快递还是一个增量市场,因为电商的发展仍未止步;而中国的零担是个存量市场。在网络型公司成长起来之前,物流行业就有20万家专线企业,服务于中国供应链的三级分销(厂家到分销商,分销商到小分销商),如今,中国的三级分销体系正在瓦解。

瓦解的首要表现,是大件开始走快递的形式。产业互联网会在未来20年彻底瓦解这一分销体系,这就是快运业的高速成长阶段。

这也让不少投资人意识到,快运的整体市场要远远大于快递,有着更高的“天花板”。未来上市的网络型快运公司的数量可能会超过快递。不过不同于消费互联网的迅速起势,快运行业将经历一个相对中长期的发展。

招股书显示,安能物流此次上市募资将用于在战略地区兴建、升级和潜在收购核心枢纽、投资干线运输车队、科技创新、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等。

安能想要做“零担之王”,这就意味着,它不仅要做到货量和规模的绝对领先,还要引领零担市场的大规模整合升级。

未来安能能否得偿所愿,一切还要交给时间。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整个零担市场正在期待一个新的“黄金时代”的到来。

关于安能物流网点查询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