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感染者不需要吃药?本栏目通过对无症状感染者不需要吃药问题整理,来做出以下的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血压就像水管里的压力,长期超标会慢慢磨损血管内皮,导致血管硬化、变脆,还会加重心脏、肾脏、大脑的负担。很多人对高血压不敏感,即使血压升到160/100mmHg以上也没感觉,但这并不代表损伤没发生——等到出现头晕、胸闷、肢体麻木时,往往已经出现了血管狭窄、心肌肥厚、肾损伤等不可逆的问题。

根据指南规定,是否需要吃药,关键看血压数值和是否有危险因素,和症状无关:

第一,血压达到“高血压2级及以上”,必须吃药。如果多次测量(非同日3次),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不管有没有症状,都要立即启动药物治疗。这个血压水平对血管的损伤已经很明显,长期放任会使心梗、中风、脑出血的风险急剧升高。临床数据显示,这类患者不吃药,5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正常血压人群的3-4倍,药物治疗能使风险降低40%以上。

第二,轻度高血压(140-159/90-99mmHg),先评估再决定。这类患者如果没有糖尿病、肾病、冠心病、中风病史,也没有吸烟、肥胖、家族史等危险因素,可以先通过3-6个月的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控盐、运动、减重等)观察血压。但如果生活方式干预后血压仍不达标,或本身合并上述危险因素,哪怕没症状,也必须吃药。指南明确指出,轻度高血压患者若不及时控制,10年内发展为中重度高血压的概率超60%,且血管损伤会持续累积。

第三,已经出现靶器官损伤,必须吃药。有些患者虽然没感觉,但体检时发现左心室肥厚、颈动脉斑块、尿微量白蛋白升高,说明高血压已经开始损伤心脏、血管、肾脏了。这种情况下,无论血压是轻度还是中度,都要立即启动药物治疗,同时控制血压到更严格的目标(通常<130/80mmHg),才能阻止损伤进一步加重。

这里要纠正两个常见误区

一是“没症状就是不严重”,实际上,无症状高血压的隐蔽性更强,危害更大——患者因为没感觉而忽视治疗,等到出现症状时可能已是晚期并发症;

二是“吃药会有依赖,能不吃就不吃”,降压药没有成瘾性,之所以需要长期吃,是因为高血压无法根治,药物的作用是控制血压、保护器官,就像近视需要戴眼镜矫正一样,是维持健康的必要手段。

还要强调:高血压的治疗目标是“长期平稳控制血压”,而不是“消除症状”。很多患者吃药后血压降到正常,就觉得“没事了”而擅自停药,这会导致血压剧烈波动,反而比持续高血压更伤血管。指南要求,高血压患者一旦开始药物治疗,除非出现严重副作用或医生评估后认为可停药,否则需终身规律服药,不可随意中断。

高血压有没有症状,和是否需要吃药没有半毛钱关系。判断是否用药,只看血压数值、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伤情况。没症状不代表没危害,恰恰是这种“沉默”,让很多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测1次血压,发现血压升高及时就医评估,遵医嘱治疗,不要靠“感觉”决定是否吃药——拿无症状当借口拒绝吃药,本质上是在拿自己的生命赌运气。

相关信息就介绍到这里,无症状感染者不需要吃药的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无症状感染者不需要吃药(高血压没症状是不是可以不用吃药?医生:别等出了并发症才后悔!)  第1张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