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深圳到厦门高铁,以及深圳到厦门高铁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更关键的是,厦深铁路是客货混跑线路,货车和客车共用一条轨道,这就导致客运运力被严重占用。这些年随着深圳和汕尾之间的人员往来越来越频繁,汕尾站单日最高发送量已经接近2万人次,高峰时段的车票更是一票难求,班次密度几乎饱和,想再加开更多客运车次都难。就像一条马路又走汽车又走货车,不仅容易堵车,还满足不了越来越多的出行需求。

还有站点规模的问题,厦深铁路在深汕合作区只设了鲘门站,这个站的站房面积只有2100平方米,最多只能容纳200人候车。而现在深汕合作区发展得越来越好,作为深圳的“第11区”,这里已经引进了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深汕湾机器人小镇等一大批项目,未来人口和客流量都会大幅增长,小小的鲘门站早就跟不上发展节奏了。

新建的深汕高铁,就是专门解决这些问题的“升级版”高铁。这条线路全长125.5公里,设计时速达到350公里,而且是纯客运专线,不跑货车,能把全部运力都留给旅客。为了缩短时间,线路尽量走直线,桥隧比高达92.6%,遇到山体就挖隧道,遇到河流就架桥梁,最大程度减少绕行。通车后,从深圳西丽站到深汕站只要30分钟,比现在的厦深铁路节省一半以上时间,真正实现“半小时通勤”。

站点方面,新高铁将在深汕合作区新建深汕站,这座车站规模远超鲘门站,站房面积有4.8万平方米,站场规模达到5台13线,最多能容纳4000人候车,远期高峰小时发送量能达到6442人。而且深汕站还是广汕高铁和深汕高铁的交汇点,未来不仅能直达深圳,还能快速去往广州、汕头、厦门等地,成为粤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除了方便出行,深汕高铁还能带动产业发展和区域融合。现在深汕合作区的产业发展势头很猛,2024年GDP增速达到12%,远超全省平均水平。但因为距离深圳市区较远,很多人才不愿意过来工作。高铁通车后,“深圳研发+深汕生产”的模式就能真正落地,深圳的研发人员上午去深汕的工厂指导生产,下午就能回深圳,两地的产业协同会更紧密。

对于普通人来说,30分钟的通勤圈还会改变生活方式。在深圳工作的人,要是觉得深圳房价高,就可以选择在深汕合作区居住,每天坐高铁通勤,既降低了生活成本,又不影响工作。反过来,深汕合作区的人想逛深圳的商场、看展览,或者去广州出差,都能说走就走,跨城生活变得像同城一样方便。预计高铁开通后,两地的跨城需求会增长3倍以上。

从更大的格局来看,深汕高铁还能优化大湾区的交通网络。它从深圳西丽站出发,串联起罗湖、坪山等枢纽,和赣深、深茂等线路形成“米”字形网络。西丽站作为深圳最大的高铁站,未来会汇集4条国家铁路和4条地铁,成为大湾区的核心枢纽。通过深汕高铁,深圳向东的辐射能力会大大增强,还能衔接汕汕高铁、漳汕高铁,让深圳到厦门形成全线350公里时速的通道,推动粤东地区融入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

可能还有人觉得,修一条高铁成本不低,没必要这么着急。但实际上,交通是区域发展的先行官。深汕高铁和机荷高速改扩建工程、深汕第二高速形成“双铁三高”走廊,能构建起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络。比如坪山站周边,正在规划18.7平方公里的高铁新城,预计2035年日均客流能达到15万人次,会成为深圳东部发展的新引擎。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深圳到厦门高铁(已有厦深铁路,为何还要建350公里时速的深汕高铁?)  第1张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