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蓝海国际物流在线?本栏目通过对深圳蓝海国际物流在线问题整理,来做出以下的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阿联酋浙江总商会执行会长项敬儒——

亲身体会到了中阿经贸的热络往来,看到了新机会

“我来参加进博会,目的之一是走访上海的相关部门与企业,希望能把中国优质的创新型企业引入迪拜,迪拜当前的投资回报率是很高的。”阿联酋浙江总商会执行会长项敬儒近来很忙,“来进博会之前,我刚去了成都。上个月,我在迪拜接待了几个浙江的商务考察团。这个月,还要接待几个福建的团。”

20年前,项敬儒被迪拜龙城所吸引,奔赴阿联酋创业。迪拜龙城因其建设格局形似一条长龙而得名,自2004年12月开业以来,已成为中东地区著名的中国商品集散贸易中心以及中国与中东、非洲之间贸易畅通的桥梁。

“我做的是鞋服贸易。龙城的生意很好,它不仅面向阿联酋市场,还辐射到沙特、巴林等海湾国家以及整个西亚北非地区。如今,龙城的店铺依然一铺难求。”项敬儒说。

阿联酋已连续多年成为中国在中东地区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阿双边贸易额创下1018亿美元的历史纪录。同时,阿联酋成为中企出海的热门选项,被视为面向中东、北非以及全球市场扩张的重要门户。

“近年来,中东地区成为中企出海的热点之一。中东国家的日用消费品、电子产品等很多产品都存在较高比例的进口依赖,而包括阿联酋在内几个国家的国民都有较高的消费能力,而且对中国产品持比较友好的态度。在人员往来方面,中国已实现对海合会所有成员国的免签全覆盖,而且直达航班也很多。比如,从中国到迪拜最快只需5个多小时,可以实现早上出发晚上抵达、说走就走。而且,迪拜作为旅游目的地,可以实现休闲旅游加商务考察一体化。”项敬儒亲身体会到了中阿经贸的热络往来,看到了新机会,“这两年,从国内到迪拜的商务团越来越多。一方面,迪拜的展会经济发达,来参展的企业多;另一方面,国内地方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组织和企业代表也会到迪拜进行商务考察。在阿联酋的20年,我积累了很多当地资源。所以,2023年底,我成立了一个新公司,目标是更好地服务出海到中东地区的中国企业。比如,我们可以帮助到中东发展的中企精准链接当地资源,助力其落地。去年,单我们龙城地区接待的国内商务考察团就超过200个。除了继续经营我的纺织品贸易之外,我会更加聚焦商务考察的相关内容。”

巴林华侨华人协会会长金鲁安——

一个多元化、充满新机遇的商业环境正在形成。未来,充满希望

“近年来,中国与巴林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各个层面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比如,东锡特拉保障房项目、阿杜二期电站项目、玻璃纤维生产投资等,中国的技术和资本与巴林的发展需求精准对接,直接惠及当地民生与工业化进程。此外,巴林开通直飞中国航线、中巴签署旅游合作谅解备忘录、巴林校园兴起‘汉语热’……两国民间交往更加便利。”金鲁安说。

近年来,中巴关系平稳健康发展。2024年是中巴建交35周年,双方一致同意将中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中巴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金鲁安2004年到阿联酋从事贸易,2015年到巴林创业,目前主要从事建材、洁具卫浴、门锁等贸易业务。如今的他感受到了勃勃生机:“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巴林的商业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巴林不再是传统认知中仅依靠油气生存的经济体,其经济转型力度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一个多元化、充满新机遇的商业环境正在形成。”

作为在阿联酋和巴林打拼多年的人,金鲁安对未来还有很多想法:或在阿联酋尝试其他行业,或进入沙特市场。未来,充满希望。

中东浙江大学校友会秘书长何治军——

幸运地抓住了两次机遇期。这一次,我们抓住的是沙特的国家转型红利

中沙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经贸合作成果丰硕,双边贸易额连续两年超1000亿美元。作为深耕沙特的侨胞,何治军觉得自己幸运地抓住了两次机遇期。

“2001年,我进入浙江大学读金融学专业,后来和我一起创业的同学,专业是电子商务。毕业后,我们在海外电商平台开店。2013年,国内电商平台已经非常成熟。我们想把中国的电商模式复制到中国以外,并幸运地拿到了天使轮融资。在海外64个国家测试市场后,我们发现沙特的数据最好。为此,我们到沙特进行了市场调研,确认了沙特的女装市场比想象的大。那时候的沙特,高性价比的中国女装产品还不多,而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已经比较高。可以说,我们的第一次创业吃到了两种红利:一个是中国的供应链红利,另一个是移动互联网红利。”仅仅两年时间,何治军和大学同学联合创立的移动端购物平台就成为中东地区知名度很高、综合排名靠前的电商应用平台。之后,他们的业务不仅扩大到其他品类,覆盖范围也扩大到其他海湾国家,并开始在物流和支付领域布局,做完整的电商生态。

然而,2020年开始的新冠疫情成为何治军的事业转折点。公司陆续把业务中的物流与支付板块卖给了沙特当地家族,并于2022年正式结束了在沙特的电商业务。

何治军看到了新的机会。沙特于2016年提出“2030愿景”,该转型计划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推动经济社会多元化为核心使命,通过96项具体目标,重塑国家发展路径。近年来,“2030愿景”更是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度对接,合作成果丰硕。

“对我而言,2022年是分水岭。2022年12月,中沙两国元首亲自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在那之后,到沙特发展的中国企业明显变多了。这一次,我们抓住的是沙特的国家转型红利。我们决定把前10年积累的资源,用来为中国企业尤其是头部民企出海做服务。我们主要聚焦5个行业:基建、生物医药、光伏、数字经济以及环保产业。”何治军说,“我们在当地的合伙人中,一部分是沙特当地集团,还有一部分是在当地待了10年以上的中国人。”

看到崭新机会的人还有很多。作为中东浙江大学校友会秘书长,何治军说自己也没想到,在中东居然有70多位浙大校友:“我们的校友主要分布在海湾国家,沙特、阿联酋和巴林的最多。大家从事的工作主要有4类,第一类,在沙特和阿联酋做公务员,主要负责帮当地政府招商吸引优秀的中国企业;第二类,中国各大企业在中东当地的负责人;第三类,在当地创业,以光伏、机器人等新兴行业为主;第四类,在当地大学做教授。”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