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运费在线计算本栏目整理了国际物流运费在线计算,帮助您初步了解国际物流运费在线计算相关信息,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黄金保值”的观念
让不少人有了“以旧换新”的想法
将家中闲置的旧黄金饰品
既满足佩戴需求
又能间接实现资产保值
验金前不称重
验金后少九克
提起10月30日的“换金经历”,消费者张女士至今仍是耿耿于怀。
张女士手中那条购于2008年的明牌足金项链,收据上明确标注克重36.01克,可经过一家六福珠宝门店的“验金流程”后,重量直接少了近四分之一,9克黄金去向成谜。
这条金项链购于2008年,当时收据上标注克重约36克
据张女士讲述,她手中共有约57克的几件旧金饰,近期计划“以旧换新”,换成一条60克的足金手镯,为了选到划算的兑换方案,她先后跑了三家六福珠宝门店,却遭遇了完全不同的对待。
10月30日下午,张女士首先来到六福珠宝汇金百货店。
这家比较规范,验金前先称重,项链称出来是36克左右,和我收据上的克重基本一致;验金后又复称了一次,重量没变化,只是说我的金饰纯度不够,需要额外收取折旧费用。但由于张女士觉得折旧方案不划算,便放弃了兑换。
当天下午,张女士又前往了黄浦区丽水路上的六福珠宝紫锦城商厦店,而让她没想到的是,该门店的操作从一开始就透着“异样”。
张女士指出,按照黄金“以旧换新”的行业规范,验金前必须当面称重、与消费者确认旧金饰初始重量,避免后续纠纷。通常,验金环节的黄金损耗量非常少,只在几毫克至几十毫克之间。
而更让张女士起疑的是,验金时工作人员始终背对着她操作,自己无法看清具体过程。
张女士当即提出质疑,但店员却声称“可能是你自己弄丢了9克,和我们没关系”。张女士观察到,在紫锦城商厦店验完金,金项链好像少了好几节,并且由于经过破坏性验金,这条饰品的接口破损,已经无法正常佩戴。
经过破坏性验金,项链接口损坏,已无法正常佩戴
这条项链克重变为27克左右
为了验证项链重量是否真的有问题,10月31日,张女士又来到六福珠宝静安大融城店。这次,店员严格按照流程操作:验金前当面称重,显示约27克;过火检测后再次复称,重量未变。事前事后两次称重较为规范,且现场没有说“纯度不够”。大融城店的验金不离柜,且让张女士签署“验金协议”,上面明确标注“破坏性检测可能导致重量轻微损耗”。
“一条金项链从36克缩水到只剩27克,按最近金价,等于我损失了将近一万元!”
换购“一口价”
克数“大缩水”
如果说张女士遭遇的是“流程违规疑似致重量缺失”,那么消费者钱女士则陷入了“一口价”的谜局中:原本明确要求“以克换克”,最后却被店员诱导换成“一口价”金饰,46.96克的旧金饰,只换回25.939克新饰品,重量缩水近一半,折算下来每克黄金价格超过2000元,远超市面正常价格。在黄金饰品“以旧换新”交易中,“以克换克”指按黄金重量等值置换,仅需补缴工费、损耗费等,属“计价”销售;“一口价”则直接按件设定一个远高于材料价的固定售价,设计更新颖,不按克重卖,属“计件”销售。
钱女士说,她和母亲手中有总重46.96克的旧金饰,10月17日来到嘉莲华广场一金店,目的很明确:按克计价,以克换克。
当时店员先给我们算过旧金折价款,按1159元/克计算,46.96克的旧金能折元。
钱女士称,在挑选新饰品时,店员不断推荐“一口价”金饰,让母女俩以“等价换”形式“以旧换新”。
他们说“一口价”的款式更新颖、工艺更复杂,还有镶嵌工艺,比按克卖的好看多了,适合年轻人戴。
由于“一口价”金饰大多造型复杂,有的还镶嵌了其他材质,钱女士和母亲无法直观判断其真实克重,加上店员从未清晰、反复地强调“一口价不按克卖,克单价更高”,只是一个劲夸“款式好、有档次”,两人当时并未察觉异常。
她们挑选了8个转运珠、1个黄金戒指、1个碎碎金手镯等若干件“一口价”金饰。选款结束后,钱女士因有事暂时离开,母亲在店员的指导下签署了所有收据和协议。当天晚上,钱女士仔细核对收据时,彻底傻了眼:收据上明确写着新饰品总重25.939克,只比旧金饰总重的一半多一点。
元的旧金折价款,又补了一点差价,买25.939克新金饰,算下来每克要2000多元,这也太贵了!
钱女士当即联系该金店,要求退换或重新按“以克换克”兑换,却遭到拒绝。
门店说,收据上已经标明了商品价格和克数,还有“不退换”的印章,我母亲签了字,就代表知晓并同意所有条款,不能反悔。
钱女士提出质疑:我母亲年纪大了,对“一口价”和“按克卖”区别不清楚,店员也没主动说明“一口价”金饰的克重和实际单价,这是信息不对称!
钱女士指出,店员在明知她们要求“以克换克”的情况下,故意用“款式好看”诱导“一口价”销售模式,事后又拿“签字”当免责借口,属于消费误导。
事后,在嘉定区市场监管部门的介入调解下,金店终于同意让步:针对部分已熔毁的旧金饰,允许钱女士按“以克换克”方案重新兑换。
钱女士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提醒其他消费者,在“一口价”换购中一定要算清克单价,千万别一不留神“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换金“三原则”
守牢“金袋子”
原则一:当面称重,确认克重再验金。“以旧换新”的第一步,必须要求店员“当面称重”,将旧金饰放在电子秤上,看清秤上显示的克重,并与旧金饰的原始标签、购买凭证上的克重对比,若差距过大,需当场提出质疑。同时,务必让店员在单据上注明“旧金初始克重”,双方签字确认后,再进行后续的验金、选款流程,在未确认换购方案前,不要允许门店对旧金饰进行“破坏性过火检测”,一旦检测,旧金饰损坏不可逆,也难以退换。
原则二:明确需求,算清“一口价”单价。若明确想“以克换克”,则坚定选择按克计价的金饰,不要被店员推荐的“一口价”款式迷惑,仔细询问并核对新金饰的克重、工费、折旧费用,避免换新中“克数缩水”。若确实喜欢“一口价”金饰品,可以让店员当场计算“等效克单价”,与当日金价对比,看是否在自身经济可承受范围内,避免因“款式冲动”造成经济损失。
原则三:仔细读单,不签换购“糊涂字”。仔细阅读收据、质保单上的每一项条款,特别是关于退换货规则的说明。在签字前,逐项检查收据或质保单,是否清晰标注了每一件金饰品的克重、工费、单价和总价,警惕“签字陷阱”。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