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和邦国际物流快递查询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和邦国际物流快递查询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形势很严峻

“它们(外国公司)可能正在对印度失去兴趣”,印度《商业标准报》8月12日援引该国政府数据得出这一结论。去年年底,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戈亚尔称,从2014年至2021年,共有2783家跨国公司关闭其在印度的子公司或办事处。考虑到印度只有大约1.2万家仍在经营的“活跃”外企,这个数字并不少。

印度负责企业事务的国务部长辛格日前表示,截至2022年7月27日,1777家在印度注册的跨国公司“走了”,而全印总共只有5068家注册跨国公司。印度政府的年度报告也显示,形势很严峻。该报告称,每年在印度注册的跨国公司数量,从2014财年的216家下降到2021财年的63家,而“活跃”外企在所有注册外企中所占的比例,从2014财年的80%下降到2021财年的66%。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以谷歌为代表的科技公司、以黑石为代表的资本公司、以波音、空客为代表的飞机制造商都在加大对印度的投资布局,但包括瑞士建材公司豪瑞、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在内的多家跨国公司都宣布将退出印度市场。其中不少企业已经在印度“深耕”多年,比如德国零售商麦德龙,打算以大约17.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其在印度经营了约20年的业务。美国汽车制造商福特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经略”印度市场。今年5月,福特宣布放弃在印度生产用于出口的电动汽车。去年9月,该企业已经决定停止在印度生产传统汽车。

税,让外企望而却步

“印度可能是世界上关税最高的国家,”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这样表达不满。莫迪在2014年上台后,对印度的税法进行改革,但2018年年底,他开始大规模提升关税,从平均13%提高到20%。特朗普两年前在访问印度时,对美国摩托车生产商哈雷-戴维森不得不在印度支付高额进口关税表示遗憾。哈雷-戴维森已经决定离开印度市场,而与印度就关税商讨了一年的特斯拉5月也表示,搁置在印度销售电动汽车的计划。特斯拉想先在印度“试水”销售在其他国家生产的电动汽车,而印度政府希望特斯拉先在印度生产电动汽车,然后才能给这家公司税收优惠。

据美国《国会山报》等媒体报道,因为税务纠纷,法国保乐力加7月宣布暂停在印度进行新投资,而从2007年开始,英国沃达丰和印度政府则因为回溯征税问题打了十多年的官司。2012年,印度最高法院裁定沃达丰胜诉,但当时执政的国大党对此不满,印度国会于是通过一项立法,绕开最高法院的裁定,允许税务部门继续向沃达丰“要钱”。当时作为反对党的印度人民党将国大党的这一做法称为“税务恐怖主义”,然而印人党上台后,继续援引这一法律向外资企业“索债”。莫迪政府2021年废除了这一法律,但印度和多家跨国公司此前产生的纠纷并未终止。

“管理胆固醇”阻碍商业发展

此外,在印度做生意,法律手续异常繁琐。据《亚洲时报》报道,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在印度注册一家公司需要18天,比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时间要长一周左右。此外,在印度注册企业必须经过12个步骤。申请建筑许可证需要34个步骤和110天的时间,必须得到印度中央政府和邦政府的批准。要满足生产的水电条件也不容易,比如在印度接通电力需要8天到3周左右。

土地是个难题

如何获得土地也成为跨国公司在印度发展的难题。据印度the print新闻网报道,该国的土地法未能平衡土地所有者的利益与印度的发展需要,打击了外企的投资积极性。以印度首条高铁——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为例,这段铁路全长508公里,其中约100公里位于孟买所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2015年,日本获批建设这条铁路,项目2017年动工。日媒近期称,目前这条铁路只修了10公里左右,而土地不到位是造成工程延迟的主要原因。报道称,截至2021年9月,马哈拉施特拉邦仅征了30%的项目土地。

印度the print新闻网对比了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与日本铃木汽车在古吉拉特邦工厂的生产情况。报道称,特斯拉与上海市政府达成协议和向客户交付第一辆汽车仅相隔537天。马鲁蒂铃木印度公司(母公司为日本铃木公司)的工厂从和地方政府达成协议到生产花了近5年时间。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当地土地价格投机性上涨带来的征地难问题。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印度政府对本国企业的保护政策等都成为限制外企投资的因素。此外,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的报告显示,印度商业法律中有大量涉及监禁犯罪者的条款,凸显了企业家在印度经商面临的风险。

印度一直希望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并在2014年高调推出“印度制造”计划。为实现这一目标,新德里近年来一直试图吸引跨国公司将其生产基地从中国转移到印度。美国也一直希望印度崛起,以此遏制中国。然而,现实却让美国等西方国家失望了。

2014年莫迪上任后表示,他将采取多项举措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并力争在2017年将印度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排名提升至前50。虽然截至2021年,印度尚未实现这一目标,但在去年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印度排名第63,是近年来上升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然而“印度制造”并未按计划大幅提升印度的制造业。

据美国《财富》杂志印度版报道,新德里计划将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25%。然而,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印度制造业占总增加值(GVA)的比例从2018财年的18.4%降至2021财年的17.8%。在2022财年,这一数字预计将上升到18.2%,依然低于25%。

此外,《德干先驱报》近期报道称,印度国会常设委员会在《新冠肺炎后的经济吸引投资:印度的挑战和机遇》报告中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外国企业,多数选择了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只有极少数企业来到印度。美国《财富》杂志印度版提醒说,上述数据并非是印度政府提供给国会的,而是印度国会根据媒体的报道总结的,这说明印度政府没有对相关企业的动向进行追踪。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和邦国际物流快递查询(「环时深度」两千多家在印外企为何“跑路”了?)  第1张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