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祥航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以及祥航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辽阔的西江水岸磨刀门水道附近,3台大型岸桥、2台门机已安装完毕,数十米外的堆场区已初现轮廓,面积高达1.7万平方米的仓库隐约可见……走进江门高新区公共码头的施工现场,各类大型机械映入眼帘。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珠三角规模最大的内河码头。

作为一个沿江沿海的工业城市,江门水运资源丰富,具有滨江临海的双重优势。江门港规划岸线的长度为191.49公里,全市航道总里程1013公里,其中内河等级以上航道615公里。“依托这些航道,从江门沿西江干线上行,可通往广西、贵州等地,沿西江和劳龙虎水道下行可达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及香港澳门,从银洲湖和广海湾可直接沟通东南亚、欧美等世界各地。”江门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但如何将水运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航运优势,仍是目前江门港口建设的一大挑战。当前,江门主城区的高沙港和外海码头均已饱和;名列广东第二大内河港的新会港因交通配套等各种原因,也未能发挥出更大作用。全市至今没有一个具备枢纽型功能的深水港,更成为一个亟待突破的难题。

为此,近年来江门已逐渐加大港口建设力度,上马了多项重大港口、航道项目。如何立足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破解全市缺乏具备枢纽型功能的深水港的难题,将成为江门抢占粤港澳大湾区航运发展先机的关键。

多个重大港口航道项目开建

除了上述项目,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近日也传来利好消息。该工程由崖门水道航道和崖门出海航道组成,是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三纵三横三线”中的“三线”之一,计划于今年11月动工,总投资近19亿元。

江门航道事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工程起点位于双水电厂上游边界处,经崖门水道入黄茅海,终点接入高栏港15万吨级主航道,全长67.5千米,通航标准为1万吨级船舶满载全潮单向通航,兼顾2万吨级散货船、杂货船和集装箱船满载乘潮单向通航。

而在不远处的新会港口岸,天马港区二期工程已于去年通过验收,新建泊位有望近期正式对外开放。新会港相关负责人介绍,天马港区二期工程投资规模为3.7亿元,对外开放启用后,将有利于解决目前天马港区超负荷运作以及靠泊能力受限制等问题,满足银洲湖区域大型企业的进出口需求,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近两年来,多项大型港口工程正在江门三区四市全面铺开建设。根据《江门市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2018—2035年)》,该市将在港口、航运方面,规划形成“一港七区”的总体格局。其中,沿海港区包括广海湾、恩平、新会三个港区,内河港区则包括主城、开平、鹤山、台山四个港区。

春江水暖鸭先知。随着江门港口建设渐入佳境,不少航运企业纷纷选择落户江门。6月28日,船拉拉智慧航运平台在江门正式上线,并与当地多家企业进行签约。这意味着,江门将新添一个智能配货平台。

依江沿海抢占大湾区航运发展先机

从近几年的江门市年度重点投资项目来看,港口项目及航道项目的比重不容忽视。这无疑释放出一个明显信号:加强港口建设,正在成为江门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以该市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为例,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江门港广海湾港区广海湾作业区防波堤工程及进港航道工程均名列其中。前者计划总投资约19亿元,今年拟投资1.3亿元;后者计划总投资约43亿元,今年拟投资2亿元。

在他看来,纵观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东莞滨海新区等地均临江近海,近年来飞速发展。而将目光投到江门,该市历史上依江开埠兴埠,新中国成立后吸引一些重大工业项目沿西江和蓬江河布局,尽江河之利,成就了当年的工业辉煌。但近几十年来,江门却未能充分加以利用上述优势,错失发展良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江门提出,将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建设,争取江门高新区公共码头一期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并推进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同时,新会港将开展直达东南亚、日本等近洋航线的集装箱运输,打造珠江西岸重要的区域物流中心;天马港区二期工程设计年吞吐量为91万吨,预计2020年至2022年进出口货运量能达到100万吨、200万吨和300万吨。

展望未来,广海湾深水港同样被江门寄予厚望。该项目将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大型深水港区为目标,近期发展5万吨级以下泊位为主,远期可增至10万吨级;乌猪洲岛具备建设30万吨级码头的深水资源优势,作为广海湾港区远期预留发展区。

而江门高新区公共码头则计划建设11个3000吨的多用途泊位,岸线总长1332米。“目前,该码头已投资12亿元,共建成3个3000吨的多用途泊位、1个1000吨的多用途泊位。”该项目施工负责人李敏介绍。

如今,上述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江门港口建设也有望拥抱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站在西江岸边远眺,不远处的优美科、德昌电机等企业的标记隐约可见。“这些企业都是江门近年来引进的重大项目,均布局于江海区,其中一大原因就是看中我们的航运资源。”孙发不无憧憬地说,不久后,这里将货如轮转,呈现一片繁忙景象。

全市无深水港难题亟待破解

尽管机遇可期,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相比,江门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客观制约了该市的临港产业发展。特别是从珠江口一直到北海这条海港链上,江门至今没有一个具备枢纽型功能的深水港,成为一个亟待突破的难题。

据李敏介绍,江门的港口基本属于“供给港”,即进出口运输要通过外地的大港中转,然后再将货物运往世界各地。因此,江门港口实际上还难以形成远洋运输能力,达到“自给自足”,而中转港主要集中在香港、深圳、广州等地。

物流业巨头——大昌行集团为例,该公司在新会的物流工业园早在2005年已正式运营。业内人士分析,跨境物流是大昌行的核心业务之一,其当初将物流园区设立在新会,正是看中了当地拥有新会港这一国家一类口岸的优势。但多年来,该物流工业园发展与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原因之一便在于新会港的航道通航能力不足。“不少企业的货物往往要先经过深圳盐田港、广州南沙港,然后再接驳至新会,这样无疑增加了企业的海运成本。”

遭遇类似困境的还有崖门出海航道。该航道长约80公里,是珠江水系八大口门之一,也是除珠三角地区除虎门以外最有条件通航万吨级海轮的出海航道。不过,此前银洲湖的航道通航标准过低,乘潮才可通航万吨级船舶,航运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已明显不适应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航运事业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新会区、江门市乃至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

正因为如此,当地企业对于进一步疏浚崖门出海航道,可谓期盼已久。“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建成后,崖门出海航道的通航标准将进一步提高,可乘潮通行2万吨级及以下船舶。”江门航道事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至此,崖门航道沟通内陆、面向海外的优势将进一步放大,江门港的重要节点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为江门和西江沿线区域实现沿海、沿江经济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除了缺乏枢纽型深水港口外,江门港口还普遍存在规模偏小、业务饱和、定位相似等问题。例如,在蓬江区、江海区,以往外海码头、高沙码头等港口都没有开展内贸业务,两区的企业只能将货物通过陆路运输到新会港。

可喜的是,随着江门高新区公共码头首期项目的建成,这一问题有望迎刃而解。“该码头投入运营后,将有望填补蓬江、江海两区无内贸业务的空白,当地企业的物流成本将明显降低。”孙发信心满满地表示。

重点建设珠江西岸综合性大港

走进国家一类口岸新会港,如今一派繁忙景象。大大小小的集装箱整齐地排列在码头上,远处货船静静停靠在相应泊位,船上的集装箱此起彼落。而在装卸作业区,叉车正有条不紊地装载着企业生产的产品。

江门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江门将重点发展广海湾港区、新会港区,完善现代港口服务功能,逐步发展成为珠江西岸的综合性大港。同时,加快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和广海湾起步工程、广海湾LNG接收站码头项目建设,新建一批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的深水码头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扩大港口规模。

其中,崖门出海航道的建设是重中之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作为进出新会港区的重要通道,崖门出海航道对促进银洲湖临港产业带的腾飞,发展本地江海联运业务具有积极意义。

“新会港5000—吨级泊位已难以适应现代装备制造业和内贸运输发展的需要,在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将结合珠海港黄茅海作业区进港航道的建设,尽快开展崖门出海航道三期工程(3万吨级)的研究工作。”该负责人透露。

此外,江门还计划加快广海湾港区建设,大力推进广海湾港区防波堤工程、进港航道工程和江门广海湾LNG接收站码头工程等项目的建设,加快银洲湖1—3万吨级大型专业化泊位的规划建设,支撑和引领临港产业集聚化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积极参与粤港澳世界级港口群建设,近年来江门动作频频,分别与广州、深圳、珠海、省航运集团签订相关合作协议,推进与广州港南沙港区、深圳港西部港区、珠海港高栏港区等主要港区之间的资源整,深化与粤港澳世界级港口群主要港口的战略合作。

“在推进港口资源整合方面,我们积极整合港航资源。目前,珠西物流园已开通盐田港、高栏港铁路货运,南沙疏港铁路正在建设中。”江门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市通过加强与广州、深圳、珠海的合作,利用江门北站、广珠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主动对接深圳盐田港、广州南沙港、珠海高栏港,积极打造深入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无水港”,辐射整个江门地区,替代港口大部分功能。

该负责人表示,江门将依托全市的经济腹地和集疏运条件,采取有利于港口发展的优惠政策,吸引大型企业进来投资建设,支撑和引领沿海港区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研究探索出一条合作共赢的建设之路。

根据2015年批复的《江门港总体规划》,江门港规划岸线的长度为191.49公里,共包括七大港区,其中广海湾、恩平、新会港区为沿海港区,主城、开平、鹤山、台山港区为内河港区。其中,新会港年吞吐量达800万吨,现有两个万吨级泊位,兼顾3万吨级功能,以及两个5000吨级泊位、1个500吨级泊位,是江门市最为优良的港口之一。

在航道资源方面,全市航道总里程1013公里,其中内河等级以上航道615公里,沿海航道85公里,包括西江、虎跳门、潭江、江门、崖门、劳龙虎等内河水道。

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计划总投资约19亿元,今年拟投资1.3亿元;江门港广海湾港区广海湾作业区防波堤工程及进港航道工程,计划总投资约43亿元,今年拟投资2亿元。

■五邑新论

因“江”而生,可否因“港”而兴

港口具有强大的关联产业带动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港口物流”“共建港口产业园区”“建设区域性港口联盟”等。但是,粤港澳大湾区已拥有广州港、香港港、深圳港、东莞港、珠海港等多个亿吨大港,尤其深圳港、广州港和香港港位居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之列。如此环境,江门要发展港口经济,可在“两个坚持”上做文章。

其一,坚持效率变革,功能定位清晰。江门的优势在区位和航道资源,沿西江上行可至广西乃至大西南,下行可达珠东、港澳,从银洲湖、广海湾而出可通达东南亚、欧美乃至全球,有与广、深竞合的现实基础。尊重广、深的资源禀赋,走差异化竞争之路,如采用“港口+物流”,与泛珠地区开展海铁联运、江海联运、河海联运等多式联运,不断提升港区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服务至上、效率优先、协同并进,以联盟形式服务“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

其二,坚持动力变革,港城深度融合。在港口、航运方面,江门正在规划建设“一港七区”,实际是内部变革、深度整合,促进规模效益、协同效应,有利于打造港、产、储、运、贸一体化产业链,实现港口、产业、城市深度融合,为江门国际贸易以及制造业提供有力支撑。未来,港口建设应趁势而上,注重与城市建设融合,包括与物流园区、产业园区空间融合,与交通设施、配套设施建设融合,与城市生态建设、智慧城市建设融合,打造“港城合作生态圈”。

相关信息就介绍到这里,祥航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祥航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江海门户的港口变局)  第1张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