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增10例本土确诊6例无症状本栏目整理了北京新增10例本土确诊6例无症状,帮助您初步了解北京新增10例本土确诊6例无症状相关信息,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半年内,她频繁觉得右耳持续闷胀、听力下降,以为是工作太累或年纪大了,就随便买了点滴耳液草草了事。

可几天前,林阿姨鼻塞加重,晨起常流带血鼻涕,终于被子女强拉着来了医院。检查结果出来那刻,她的世界仿佛瞬间坍塌,鼻咽癌。

医生一句“你半年前耳朵不舒服,怎么不重视!”令林阿姨悔恨万分。其实,在鼻咽癌被确诊前,身体往往已释放过早期信号。这些信号很多人没在意,一拖再拖就错过最佳治疗期。

近年来,鼻咽癌的患病率有上涨趋势,尤以40岁以上中老年人为高。

据中国抗癌协会公布数据,在我国南方沿海等高发区,鼻咽癌年发病率可达10/10万以上。

其中,约70%患者在确诊时,已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或远处转移,延误了治疗时机。

但事实上,鼻咽癌并非无声无息地发展。

研究显示,60%以上的鼻咽癌患者,首发症状并非鼻塞、流涕,而是单侧耳闷、听力下降,甚至中耳积液等耳源性表现。

其原因是鼻咽部肿瘤往往会堵塞咽鼓管开口,影响中耳通气和引流,导致局部压力变化,诱发一系列耳朵不适感。

很多患者如林阿姨一样,误以为是普通耳病,结果“治标不治本”,延误了疾病诊断。

此外,鼻咽癌还可能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咽部异物感、晨起带血鼻涕、头痛等症状。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21年数据显示,鼻咽癌早期被误诊概率高达37%。

专家提醒,中老年人如有长期单侧耳闷、听力下降及反复鼻塞、流涕,尤其对普通药物无效时,务必及早到正规医院排查!

长期忽视耳朵小异常,半年后或有这三大健康危机

坚持观察自身小症状,有时就是在给自己争取一条健康的“生命线”。

临床发现,如若半年以上反复出现单侧耳朵闷涨、听力变差且无明显诱因,最终被确诊为鼻咽癌或其他重大疾病的风险显著升高。

误以为“小毛病”,错过黄金筛查期:

据北京协和医院524例鼻咽癌患者随访数据,71%的人在确诊前2-8个月有耳部不适,仅18%主动就医。大部分人因忽视导致肿瘤进展,一旦发展成中晚期,五年生存率会从早期的90%降至不足50%。

日常用药掩盖症状,病情被延误:

很多患者误把耳塞当成中耳炎,用滴耳剂或抗生素,造成症状暂时缓解但肿瘤悄然发展。这种“自我安慰式”处理方法,极易让肿瘤获得可乘之机。

心理压力巨大,家庭拖累增多:

心理健康调查显示,被延误诊治的患者,其焦虑、抑郁发生率为常规患者的2.6倍,个人负担变重,家庭经济和精神压力也随之攀升。

专家建议,对于家有中老年人的家庭,尤其是南方沿海等鼻咽癌高发地区,要学会早期识别、主动就医、科学处理三步曲:

警惕单侧症状,四类异常要高度警觉:

出现单侧耳闷/听力下降、鼻塞流脓带血、晨起咽部异物感、颈部无痛肿块,持续超三周不消,应及时耳鼻喉专科筛查。

不自行用药,不迷信“老经验”:

耳朵异常持续、不随体位改变而缓解者,切勿盲目购买滴耳剂、抗生素等。一味自疗,极易拖延病情。

完善鼻咽镜/影像检查,早查早安心:

怀疑鼻咽病变时,可通过鼻咽部电子鼻咽镜检查及鼻窦CT或MRI,排查早期肿瘤。这类非创伤性筛查,准确率高达93%,操作也较为便捷。

若有家族成员患过鼻咽癌,或身处高风险地区,建议每1-2年主动筛查EB病毒抗体,可提前发现异常风险。

生活细节防护,减少高危因素暴露:

日常应减少腌制、熏制、高盐食品摄入,避免烟酒及空气污染源,增强身体抵抗力。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高危人群保持清淡饮食,多摄取新鲜蔬果,有助于预防鼻咽癌发生。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鼻咽癌流行病学及高危人群筛查建议》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

李正红,等. 鼻咽癌早期误诊情况及原因分析[J]. 实用癌症杂志,2020,35(6):934-937.

陈昊,等. 鼻咽癌患者心理状况调查[J]. 中国肿瘤临床,2019,46(5):237-241.

北京协和医院. 鼻咽癌患者生存率及早筛实用价值研究报告

《肿瘤防治研究》2022年第5期

关于北京新增10例本土确诊6例无症状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你可能想看: